从游动态 | 致理书院举行《基础学科交叉实践课程》交流会
10月19日下午,清华大学致理书院在南区学生活动中心B226举行《基础学科交叉实践课程》交流会。致理书院副院长闫永彬,交叉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主任马昱春,致理书院教学委员会成员王青、周坚,任课教师徐华、孙皓、杨杰、左怀青、穆太江,以及六十余名选课学生及致理书院部分学生共同参加此次交流会。会议由马昱春主持。
师生签到入场
闫永彬首先致欢迎辞,经过所有任课教师的辛苦付出,暑期《基础学科交叉实践课程》圆满完成。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致理书院在这个大背景下开设这门课程是一次新的教学尝试,不仅使得同学们与不同学科方向的老师沟通交流,更可以通过学科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交叉引发思维碰撞,分享给致理、强基乃至全校的同学。今天举办的交流会,也旨在为来自不同学科方向、不同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提供超越课堂的交流机会。
闫永彬致辞
马昱春认为此次交流会是一次颇具意义的创新,感谢致理和强基提供生长土壤,使五大学科有机会聚在同一个屋檐下、成为一家人,交融生长。期待在致理的肥沃土壤上长出的树,不一定只有数学树、物理树、化学树......致理的同学参与不同方向的课程,也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理科生,这个交叉的过程本身就很有意义,为人才培养提供广阔发展的平台,希望大家能在此基础上动手实践,开拓创新。课程的结束是同学们未来探索中的一个起点,希望同学们从这个起点出发,在未来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马昱春发言
来自电子系的授课教师孙皓从任课教师的角度分享了对学科交叉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感想。孙皓从事的是微纳光电子领域的研究。她首先从学科本身谈了对学科交叉的理解。光电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交叉学科。聚焦到研究本身,突破缺芯“卡脖子”技术的重要途径就是光电集成,高度融合光和电的优势,有效发挥“1+1>2”的效果,从而实现更强大功能的芯片。只有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和多领域的协同,才能提供更多元的理论基础和视角,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我们要突破学科边界,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学科交叉、科教融合,才能最大发挥学生的潜力。致理书院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致知穷理”的发展基调,既要穷究事理把基础知识打实,又要理论联系实践,并且为大家提供了接触科研、开阔视野、相互交流的平台。希望同学们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深刻的洞察力、开阔的全球视野和卓越的见识,以及开辟新领域的勇气和魄力,从而发展成为能够应对全球快速变化局势和新一代技术革命的创新领军人才。
孙皓分享
来自交叉实践课的11组同学依次汇报了自己的课程成果,9位评委认真聆听了每位同学的汇报,对汇报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报告内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对同学们的表现做了精彩点评,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实现共同成长。
滑动查看更多学生汇报精彩瞬间
滑动查看更多评委评审、学生提问环节剪影
随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对7个Poster进行了评审。Poster的作者对自己的报告内容做了详细的讲解,期待老师同学们将手中的“知小狸”贴到自己的展板上。老师、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Poster与作者进行深入交流,现场交流气氛热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收获满满。
叶诺辰、吉翔、袁汉诺、龚俊安组在此次交流会中收到了最多的“知小狸”,被评为“最受欢迎Poster奖”。来自致理-物12班的吉翔同学分享道:“很高兴能在课程交流会上获得了最佳Poster的奖项。在制作Poster时,我们得到了杨杰老师和刘雪刚学长的许多帮助,在他们的建议下,我们除了展现亲手搭建的仪器,还加入了参观上海光源和目前研究前沿的内容,使内容更丰富,更有层次感。我们很开心能将暑假所学介绍给同学和老师们,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他们对这个话题的兴趣。我也在与不同专业的同学们交流过程中得到了启发,有了对超快激光更好的认识。总体来说,本次交流会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在课程中所学习到的内容,同时让我对于多学科交叉对科研的促进作用有了更好的认识。”
滑动查看更多Poster评审环节剪影
最后,与会嘉宾为获奖学生与老师进行了颁奖,此次交流会圆满结束。
获奖名单:
一等奖:
邱天泽 张博中 李锐
二等奖:
袁辰飞 薛程瑞 罗震宇 林志浩 薛志宇
三等奖:
马陆铭 丁雨晗 张咏妍 周近源
樊佳淇 邹悦天 叶诺辰组
邵嘉伟组 刘云 孙佳蔓
最佳交叉项目奖:
邱天泽
最佳实践项目奖:
袁辰飞
最佳理论探索奖:
张博中
优秀指导教师奖:
陈键飞 陈文兰 段海新 胡事民
李雪明 鲁 志 孙 皓 徐 华
徐 勇 杨 春 杨 杰 杨鲁懿
左怀青 翟季冬 李 赛 杨雪瑞
穆太江 杜淑媛 崔开宇 刘保君
交叉实践课程特殊贡献奖:
马昱春
滑动查看更多颁奖环节剪影
现场合影
排版 | 李朵
图文 | 李玉纳
编辑 | 李朵
责编 | 高璐
审核 | 李阳
清华大学书院管理中心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syglzx@mail.tsinghua.edu.cn